Search


[土法煉鋼的未來?]

今天在大學課堂教新聞,我問學生有沒有看我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土法煉鋼的未來?]

今天在大學課堂教新聞,我問學生有沒有看我的專頁,原以為他們會提及昨日寫的蘇嘉豪帖文.怎知有一位學生提到文章裡沒有的內容:「有看啊,你寫道在澳門「民主」和「抗爭」會變成軟化了的「前進」和「革新」嘛」.

我呆一呆,看了一看班房的大鐘,不過是下午2時半,這篇在《端傳媒》出版的長篇文章,我昨晚奮鬥到凌晨,早上還在修改中,中午12時許才在網上刊出.四千字的長文,關於澳門,這位學生在出街後兩小時已看過,還看得出重點,我真是被震懾了.

而更重點是,全班學生𥚃只有這位同學看到,而他是一位內地來的同學.我興緻勃勃跟他分享,從採訪到寫稿期間,如何把「端傳媒」讀者的中港台華語圈背景考慮了,在寫作時盡量以「跨地域」的手法,把蘇嘉豪的故事說得更動聽,把我可以用的香港內地視點都加入了,讓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看得有趣味.

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就是澳門很小,而關注澳門的讀者,離開了澳門之後,更少.澳門是香港以外以「一國兩制」施行的地方,那裡的民主化之路,遇到的機遇和困難,對香港有參考價值.

我以前在有線電視做記者,澳門選舉那天,看到舊同事從早到晚喪跑,從拍攝到有組織向阿婆提供「早餐」,到不同候選人在開票後的回應,到蘇嘉豪在凌晨三點勝選後,我看到舊同事還在問有質素的問題,我打從心裡致敬.專業的記者,不是因為觀眾有多少再計算用多少氣力去跑,而是看到有價值的新聞,就用盡力氣去做好報道.

只要到過新澳門學社的人,都不會不記得這個「競選總部」的規模,不過是一間唐樓單位,房間裡放幾部電腦和攝影機,就簡陋非常,是《愛暪日報》的網上直播大本營.而得人驚的是,當晚學社的報票系統和網絡直播(有幾位KOL旁述,好似講跑馬咁),引來6萬人次收看.請留意,是6萬,是6萬,重要事說三次.這個收視佔澳門人口十分之一.

朋友打趣說,去過果間「直播房仔」,你會驚訝土法煉鋼係有市場.我卻很悲情地說:「他們是做獨市生意,收視高,也拜澳門主流傳媒全部收聲,只要會講真話,無論製作多粗糙,也會有人看.」

那個晚上,我全程收看直播,感覺如同被困在一間密閉房間,忽然有人鑽了一個小洞,有一口新鮮空氣飄進來,幾萬人都湧到這個小孔旁邊猛力地吸.

可能太累,我有點傷春悲秋,想到,不是因為社會太封閉,也不會讓這個蚊型媒體有如此龐大收視,這也反映了社會的一種悲涼.怎知一位香港朋友說:「將來香港可能也步這個後塵,我們還是先學習土法煉鋼,如何從唐樓一間房做廣播,或許第日就是要這樣傳播消息.」我不敢說不會,只能繼續摸索,究竟未來需要一種怎樣的傳媒工作,究竟將來的記者需要如何回應時代的挑戰,然後把我這些觀感,不論樂觀的悲觀的,和同學們坦誠分享.

BTW, 要睇澳門新聞,《論盡媒體》也很高質.

【澳門立法會選舉︰講民主會趕客?這篇文章告訴你,蘇嘉豪爲什麼能贏..】

澳門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大勝,新澳門學社在分裂之下,三人當選,包括26歲的最年輕議員蘇嘉豪。

「太陽花」、「雨傘」、「反離保」都是蘇嘉豪的關鍵詞,在立會選舉之前,《環球時報》又在這串關鍵詞後面加上「偏激」和「獨派分子」的標籤,但無礙他以9212票當選。

港澳兩地雖近,但民眾的政治態度截然不同。他的團隊參考了曾俊華和朱凱廸等人的香港選舉經驗,並因應澳門選民的不同思路作出調整:捨棄「民主」口號,改用「革新」和「前進」。

▍用你選擇的媒體,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▍
加入會員 ➤ http://bit.ly/2lG8JeA

#端傳媒 #深度 #澳門 #立法會選舉 #蘇嘉豪 #民主 #革新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